孟冬時節,陽光明丽。走進威寧縣哲覺鎮公正村永紅種養殖專業协作社魔芋加工廠,一輛輛裝滿的車顺次排隊等候卸貨,院壩上堆滿了還沒來得及加工的魔芋。加工車間內,工人把清洗好的魔芋送上全自動加工流水線的傳送帶。流水線集切片、烘烤於一體,纷歧會兒,一片片枯燥的魔芋片就傳送到了分揀車間。
协作社負責人李菊香一邊忙著组织車輛進行過磅、卸貨,一邊和電話裡催貨的客戶溝通發貨事宜,給客戶吃下“定心丸”。
“我們一切的的產品都是通過訂單統一發往湖北一家科技公司,從10月份開始,组织40余名工人三班倒加班加點趕生產,還是供不應求。預計下一年3月份加工完,利潤至少200萬。”說話間,李菊香笑得合不攏嘴。
李菊香介紹,自己種植魔芋至今已有20多年,树立穩定的銷售途径,可是,運輸途中魔芋縮水、腐爛的問題一向困擾著她,后來通過调查發現魔芋初加工后更简单保存,利潤也更高,於是2018年便接手經營了公正村瀕臨倒閉的魔芋加工廠。
“每年10月份開始加工魔芋,到來年3月份加工結束,我都在這裡上班,負責開叉車、洗魔芋,每天上8個小時,200元工資,比去外地打工好许多。”公正村務工群眾李永祥說。
一人富不算富,我们富才是真的富。哲覺鎮氣候土壤適宜魔芋生長,群眾有種植魔芋的傳統、自成規模。工廠運營今后,除了加工自己协作社種植的魔芋,還向當地群眾收購,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實現銷售。
“採挖破損的、個頭小的他們都收,每斤的價格還比市場上高一些,我們種的魔芋一向都是賣給他們。”前來賣魔芋的營坪社區群眾周秀林說,曾经種出來的魔芋都是自己拉出去賣,運輸本钱高、售價低,如果有採挖破損的客戶直接不要。自從加工廠树立以來,守著家門口就能把魔芋賣完,不光節約了本钱,價格也高,我们都很樂意。
隨著客戶需求越來越大,原來的小型生產線已經滿足不了需求。2021年,李菊香投入120余萬元,引進一條日加工達到50余噸的生產線,加上原有的生產線,現在日處理才能達到65噸,每年能實現1萬噸魔芋就地消化,曾今的小作坊成長為村裡的“大”工廠。
“現在我們隻能消化本地三分之一的魔芋。下一年,我還想繼續擴大生產規模,盡力讓加工才能達到3萬噸,讓當地一切種魔芋的群眾在家門口就能銷售,實現增收。”李菊香說。(圖/文 趙慶能 羅紗)
山地連綿崎岖,茶園郁郁蔥蔥,綠葉中白花綻放,乡民們在山坡繁忙……初冬時節,貴州省普安縣地瓜鎮屯上村仍然生機勃勃。 4年前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捐贈屯上村的“白葉一號”扶貧茶苗,本年正式迎來首採季,“一片葉子富了一方大众”的故事正在這裡續寫。…
本報貴陽11月21日電 (記者陳雋逸)《貴州省碳達峰實施计划》日前印發,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动力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確保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目標。 《计划》提出,將碳達峰目標要求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重點實施动力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產業綠色低碳提高行動等“碳達峰十大行動”。…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