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16 20:37:13 | 作者: 中细碎设备
2024年1月,坐标南纬74度56分,东经163度42分,中国南极秦岭站一段上坡路上,韦苏彬正在排除机械故障,12级暴风雪扑面而来,面罩很快就失去了作用,他果断摘下面罩,顶着狂风忍着面部疼痛继续抢修。不到两分钟,故障排除,设备及时投入建站任务中。在南极考察站,像这样的紧急抢修时有发生,韦苏彬无一例外全部成功处置。
来自广西柳州的韦苏彬曾两次踏上南极这片神秘的白色大陆,亲身经历了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崭新篇章。
2007年,韦苏彬进入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2008年,他积极做出响应号召应征入伍,2011年回到柳工继续从事挖掘机和技术探讨研究工作。2020年5月,韦苏彬响应国家南极科学考察号召,积极报名,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光荣的南极科考队员。2020年11月远征踏上了南极程途,迎来了他人生第一次坐船,同时,也即将迎来妻子分娩。出发前,韦苏彬与妻告别:“祖国如有需,吾应作前锋。国家培养我,只要国家有需要,我都会一往无前地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一别便是500多个日夜。
“刚上雪龙2号时特别兴奋,可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难受,晕船比晕车更难受,想吐吐不出,想睡睡不着,风浪使船剧烈摇晃,最后只能一手扶着床边护栏,一手抱着垃圾桶。”经过4个月的航行,韦苏彬与队员们已经慢慢适应了船上的生活,即使6米高的涌浪使船摇晃,他们也能随便走动和吃饭。
在海上漂的时候,一个多月没信号,与家人联系不上,妻子面临分娩,韦苏彬心里焦急万分。当船到达新西兰港口靠港补给时,才终于和家人联系上,得知孩子出生的消息,韦苏彬心里有了无限动力,他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在南极的500多天里,韦苏彬先后协助科考队员完成多学科综合考察任务,参与中山站、长城站补给卸货,在长城站驻守,负责车辆机械管理使用,处理各类车辆机械故障,参与完成多项工程建设……韦苏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出色达成目标,他被极地中心评为“优秀党员”、“优秀科考队员”。无论是极端环境下的紧急维修,还是持续优化设备性能,韦苏彬始终挺在第一线,早已成为队员眼中的“能工巧匠”。
“好多人不理解白色沙漠里为何会迷路,因为风雪挡住了路,曾经有人在距住舱门两米的位置,因为找不到路,被冻硬在了门外,被发现时,已无了生命体征……”韦苏彬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
极昼、狂风、大雪、强紫外辐射……南极恩克斯堡岛自然环境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行走、站立等普通动作尚且有很大难度。
在极地恶劣的天候里,危险无处不在。冰雪融化时,也藏着潜在的危险。在一次野外考察任务中,因为临近夏天,冰雪有些融化,特别是山沟低洼处,冰雪表面颜色不一。考察队沿着山腰地形较高的位置查探路线,韦苏彬开着雪地车按坐标方向驶去,开了一段路程后感觉右边履带负载异常,通过后视镜一看,下面有水被履带搅上来了。“我马上反应过来,下面冰层不够厚,有融化的水,继续前行会有陷车风险,可是雪地车不能倒车返回,因为倒车会让履带反方向运行,反而让履带抛开表层冰雪,整个车将陷入冰水中!”没有一丝犹豫,韦苏彬选择继续保持雪地车的动力,谨慎调整方向,往左前迂回向地势高的地方行驶。“当时我看着后视镜,车子比原来倾斜,就差那么一点,感觉要连人带车掉到冰层下面了。还好当时沉着冷静,而且技能娴熟,才化险为夷。”
“参加层层选拔时,早就设想过将会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我说过,‘祖国如有需,吾应作前锋’”韦苏彬的眼里透着坚定和无畏。
2021年在长城站越冬时,站区码头附近到处都是暗礁,每年船舶卸运物资时船艇经常打到螺旋桨。看到这一情形,韦苏彬向站长提出用挖掘机清理码头周边的礁石。“不是没有考虑过,但万一车子抛锚该怎么办?如果因此报废一台挖掘机,损失无法估量。”站长无奈答道。韦苏彬听后,暗下决心,必须攻克这个难关!别人做不了的,我来做!别人不敢干的,我来干!
韦苏彬只要一有空就对挖机做全面检查、保养维护,对各项性能和指标逐一来测试验证,同时持续关注海岸线潮汐情况,记录每一次落潮和涨潮的时间周期、水深以及暴露出来的礁石具置……
在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韦苏彬的方案得到了采纳,韦苏彬操作挖掘机顺利全部清理码头周边的礁石,并把礁石铺设在海岸线做护堤,避免海浪拍打引发路面塌陷。
无论是入伍参军,还是投身挖机研究,韦苏彬都以创先争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08年入伍后至今,他获得的荣誉将近30项,在柳工的十几年里,他埋头苦干,潜心研究,争当技术尖兵。功夫不负有心人,韦苏彬先后获得全国“操作技术能手”、全国铁道部“尼红奖章”、“柳工工匠”等多项荣誉。
2007年,韦苏彬进入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结构件厂实习,第二年,响应柳工武装部号召应征入伍,在部队里刻苦训练,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与体魄。2011年,韦苏彬回到柳工,加入挖掘机研究院试验中心,开启了漫长的修炼之路。
韦苏彬深知,要成为机械领域的行家里手,刻苦学习与钻研必不可少。他利用空余时间,一头扎进技术书籍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后,结合工作实际和维修场景,先后发表《挖掘机安装防爆阀后斗杆回收动作异常故障分析》、《工程机械拉杆式主阀位移控制结构研究》等研究成果。学以致用,2012年至2017年,他对E系列可靠性试验样机进行故障处理530余次,成为研究院内备受信赖的“技能大师”。
韦苏彬开展研究时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当看到班组内成员更换中大挖支重轮困难并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时,他充分的发挥创新精神,自制滑轨托架工装,利用托架支撑支重轮,调节滑轨实现支重轮X、Y、Z轴三个方向自动对孔,有效解决难题,该项目荣获柳州市科技“五小”发明奖项。韦苏彬先后参与十几项重点项目研究,参与的《基于实际工况的挖掘机耐久试验方法研究及应用项目》荣获柳工技术创新二等奖。
为了培养青年技术人才,他亲自授课,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丝毫没有保留地为青年技工传授技艺,培养出数十名技能能手。“韦工讲课,既有理论,又结合了自己的实操经验,听起来非常有意思,我们学起来也很快。”挖掘机研究院技能培训会上,年轻学员说道。
南极科考归来后,他也没有落下“传帮带”的任务,带领班组编写完善装配安全操作规程70份,对装配、工程师开展电气、液压和动力的培训,持续为公司培养该领域多名技能人才。
青春不悔是军旅,永远不变是军魂,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小岗位”连着“大使命”,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回到地方,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何种工作,只要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把爱岗敬业的精神写在人生奋斗的旗帜上,平凡的岗位一样能创造辉煌。